時尚皮草服飾背後的殘酷真相
1. 前言
近年以皮草作為主流的服裝設計有復興的趨勢,多個時裝品牌紛紛推出不同的皮草服飾,包括手袋、鞋子、帽等物品,動物的皮毛因而被大量運用。質地柔軟的皮草除給人有保暖作用的感覺外,更是時尚、身份與地位的象徵。現今的皮草服飾已走向大眾化,因此使皮毛的需求更大大增加。但是華麗的背後,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從動物身上除下來的皮毛嗎?
2. 關於皮草業
歐洲被譽為是國際時裝潮流指標的地方,一直佔據著主導者的地位,亦是皮毛商品最主要的交易及分銷地方。英國倫敦是歐洲皮草交易的集中地,雖然基於人道立場,英國政府已禁止開發生產皮毛的養殖場,但皮草的需求及供應仍有上升的趨勢。現今全球約有85%的皮毛主要是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養殖場,當中包括中國、丹麥、芬蘭、荷蘭、俄羅斯及美國。
3. 中國、香港的皮草業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皮毛商品生產國及出口國。雖然相比其他國家如北歐﹝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土耳其,中國的皮草業起步較晚,但於過去十年,已相繼開設了多個專門繁殖野生動物用以供應皮毛工業的養殖場,這些養殖場主要是繁殖狐狸、水貂、浣熊、獺兔等。
香港位列全球皮草服裝出口第二位,由於勞工成本高昂及嚴格的環保條例,香港的皮草生產商大部分都於內地設立廠房,但貨品的銷售、分散仍以香港為樞紐。香港更有多達800間公司是從事皮草業的交易。此外,約有80%的中國皮草是經香港轉口到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地。
隨著內地對香港進一步開放市場,加上去年內地與香港簽署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第二階段,香港於2005年1月開始,三種現今於香港生產的皮毛商品更可以享有”零關稅”的優惠,此外,將有十六種皮毛商品亦會準備投入生產。換言之,皮毛的供求相信將會繼續上升。
4. 殘酷的事實
中國河北省蠡縣留史鎮是現今國內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全國各地的皮販及其他國家的皮貨商都會到留史鎮進行採購交易。各省市的皮販每天運載大批不同種類的動物如狐狸、水貂等到留史鎮進行交易。這些動物除了要被困在狹小的籠子中,更要面對長途運輸所帶來的壓力。皮販會用一個有活結的補捉器緊緊地套於牠們的頸上然後把牠們從籠子拉扯出來,然後用殘酷的手法包括用木棍、鐵棍等重敲牠們的頭部,或是抓住動物的尾部將牠們的頭重摔在地上,甚至有些更會用腳踩踏牠們的頭部,令牠們無力掙扎、反抗,繼而把牠們的皮毛硬生生地剝下來。部份動物在沒有完全昏迷或死亡的情況下被剝掉皮毛後仍奄奄一息地帶著微弱的呼吸不斷哀叫,部份更用僅餘的力氣回望自己血肉模糊的身軀,慘狀令人側目,最後牠們都在心靈及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下死亡。
雖然International Fur Trade Federation (IFTF) 強調這些動物居住的養殖場均是有良好的控制及管理,而且他們亦為動物提供高質素的照料。但事實上,在養殖場內部份用以繁殖的雌性動物會連續於5至7年內為養殖場不斷生產,當再沒有生產能力時,最後亦會被宰殺。而且由於長期居於狹窄而又缺乏活動空間的籠子內,很多動物都會出現病態行為,牠們會不斷在籠內打轉、驚恐地瑟縮一角,甚至出現自虐的行為,從牠們極度無助及惶恐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牠們猶如活在地獄般的世界裡。
5. 我們的兔子
由於飼養兔子的成本低,利潤高,而且兔子的皮和毛更被認為是高檔的紡織品和製造皮裘的材料,所以兔子成為了國內皮毛養殖場最受歡迎的投資項目。而在眾多的兔種中,以獺兔(Rex)又名力斯兔,最受飼養場歡迎。獺兔被喻為是一種適合人工養殖的動物,其皮毛柔軟保暖,價格比狐狸皮、水貂皮低很多,有很?的市場替代作用,極具經濟潛力。養殖場除大量繁殖獺兔外,更會引入其他品種,如新西蘭兔、加利福尼亞兔、日本大耳兔、德國花巨兔、比利時兔和德國巨型齊卡兔等,以供製造皮草、實驗用途及出售兔種往其他地方如韓國、尼泊爾等地之用。
這些被利用作商業用途的兔子,一生卻沒有得到良好的對待。由於繁殖兔子的利潤相當豐厚,而配以人工授精,更能大規模地繁殖,所以被視為在國內最有發展潛力的致富項目之一。養殖場內飼養的母兔,一年會被安排生產6-8胎,每胎平均生產8隻,一年則生產48-64隻小兔,對於一隻母兔來說,這樣頻密地生產,不但損害母兔的健康,亦會影響小兔子的發育。此外,一般的肉用兔子,由出生至被宰殺只有75天左右,而獺兔則約5-6個月。而且,根據中國農業科技報預測,2005年中國兔毛總出口量將超過4千噸。意味著將有更大批無辜的兔子會被宰殺用以製造皮毛商品。
6. 結語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皮毛貿易地區,亦是現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但在動物保護及福利上,中國比其他先進的國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到現時為止,中國仍未有相關的法例去保障動物免受不人道和殘酷的對待,而且有部份以宰殺動物為職業的人士更認為中國是沒有必要立例去保護動物。
雖然我們不能要求中國政府即時立例去保障動物免受不人道和殘酷的對待,但是希望各愛護動物的朋友能以行動回應,身體力行,不再購買以動物皮毛作服飾的物品或選擇人工皮毛代替,以減低供求量。此外,我們亦希望政府能設立相關法例,包括要求皮毛製造商在成衣的標籤上必須註明皮草的種類及來源以方便市民識別及選購,以及懲罰或檢控沒有依法例在成衣的標籤上作註明的製造商,同時,亦希望政府能鼓勵及教育市民選用以其他物料製造的服飾以代替動物皮毛,最後,希望各愛護動物的朋友能將這個訊息傳遞開去,希望可以令更多無辜的動物免受痛苦,逃離被宰殺的厄運。
有關片段:http://www.careforthewild.com/appeal.asp?apid=31
參考資料:
1.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website, ‘Hong Kong’s Fur Industry’, accessed March 2005, http://www.tdctrade.com/main/industries/t2_2_14.htm
2. Care for the Wild International website, ‘Fun Fur? A Report on the Chinese Fur Industry’, accessed March 2005, http://www.careforthewild.com
3. China Rabbit King website, accessed March 2005, http://www.chinarabbitking.com/
4. World Animal Net, accessed March 2005, http://worldanimal.net/index.html
5.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Newspaper, accessed March 2005, http://www.nkb.com.cn/showinfor.asp?xxid=3017
文章分享:「時尚屠夫,把毛皮還給動物。」
按這裡觀看該文章的掃描版本
以上是一篇取自本地一流行時裝雜誌 Men’s Uno 四月號有關作者 Mr. Edwin Ma, Associate Publisher & Fashion Director 以一位資深時裝撰稿人的身份所撰寫有關動物皮草的文章。本會很感謝 Mr. Edwin Ma 允許本會上載此文章。
|